河南银保监局关于防范假借疫情防控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

来源: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 点击数:1742 发布时间:2022-01-28

近期,我省接连发生不法分子假冒防疫工作机构和人员,谎称疫情防控要求,窃取个人敏感信息,骗取受害人财产的案件。河南银保监局特此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:在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防控的同时,也要提高警惕、擦亮双眼,谨防不法分子借机诈骗,保护好个人敏感信息,避免遭受损失。

一是防范不法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诈骗。不法分子拨打电话自称防控中心工作人员,谎称群众健康码、核酸检测报告或流调信息异常,要求配合核查,随后通过转接假冒的公安部门电话,以核实身份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账号、身份证号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,进而骗取财产。

二是防范不法分子发送虚假防疫信息诈骗。不法分子冒充防疫机构群发短信,声称检测到群众防疫信息异常,要求扫描其提供的二维码或点击虚假链接进行认证申诉。受害人输入银行卡信息、身份证信息、验证码后,不法分子即可通过远程登录手机银行等方式将账户资金转走。

三是防范不法分子虚构核酸快速检测服务诈骗。不法分子冒充检测机构人员,通过网络交易平台、社交媒体等发布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,加急最快半个小时家里也能做核酸检测,只要额外付费便能办到等信息,欺骗群众付款购买检测服务,随后即将受害人拉黑,钱款难以追回。

针对以上诈骗手法,河南银保监局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:

(一)注意识别假冒来电信息。正规防疫机构的流调来电一般仅要求提供姓名年龄、家庭住址、家庭成员数量、当前位置、健康状况、疫区旅居史以及近期交通工具乘坐情况等信息,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提供银行账号、密码、手机验证码等,也不会要求通过资金转账进行所谓核查。遇到上述情况,请及时拨打电话报警。消费者可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,并开启来电预警短信预警功能。

(二)不要点击来源不明链接。接到防疫相关短信或微信信息后,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仔细识别内容真实性,必要时通过当地防疫主管部门、公安机关、基层社区等公布的疫情防控服务电话核实确认,切勿随意点击信息中包含的不明链接,谨防个人敏感信息泄露。

(三)注意网上消费潜在风险。网上购买产品和服务,尤其是通过社交平台直接私人转账交易,存在资金无保障、身份核实难等风险,一旦出现问题难以维权。消费者在线预约、购买防疫物资和服务应尽量通过正规渠道、平台,防止财产遭受不必要损失。